点击下载: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7届高三9月质检 历史
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7届高三9月质检
历史
一、选择题:每题3分,45分,在每小题下面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在第11届G20峰会上,中国提出加快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建设的建议,并得到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国领导人的支持,但美国财长一直拒绝就此提议发表意见。这反映了
A.国际货币体系开始走向制度化
B.人民币和欧元结盟对抗美元
C.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仍以美元为主导
D.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要求重建国际货币体系
2、“为地方兴教养诸业,继起有人,岂惟孝子慈孙,尤属望南通后进;以文学名光宣两朝,日记若在,用裨征文考献,当不让常熟遗篇”。蔡元培先生在这篇挽联中缅怀的是
A.李鸿章 B.张謇 C.林则徐 D.曾国藩
3、如图是18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4、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5、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尼尔在《权力的追求》中说:“中国在一千年前后转向市场调节的行为颠覆了世界史的一个关键性的平衡。我相信中国的例子启动了人类的一个千年探索,去发现在协调大规模行为这一点上,从价格和私人或小团体(合伙或公司)对私利的看法出发,会有些什么成果能够体现材料中“转向市场调节的行为”的观点的是
A.唐朝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B.宋朝交易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C.元朝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D.明清时期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6、假使有一位秦朝高官,他每天的工作很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要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是
A. 太尉 B. 丞相
C. 廷尉 D. 御史大夫
7、《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8、某学者指出:人们在描述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时,常常使用“欧洲的衰落”这样的提法……欧洲的衰落是相对19世纪它高居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地位的“黄金时代”而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欧洲在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中无足轻重
B.对新科技的忽略加剧了欧洲的衰落
C.世界大战是造成欧洲衰落的重要原因
D.欧洲衰落促使欧洲分裂为两大阵营
9、1784年,英国下议院以’208票对196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案,并上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小威廉.皮特宣称:“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交给最高法院裁决. B.提交国王作出决策
C.悍然出兵驱散议会 D.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10、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造成维尔斯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
B.新经济政策的成功
C.从苏联的建设成就中看到了“计划”力量
D.斯大林体制建立
11、1972年中美之间结束敌对状态,是求同存异原则的灵活运用。这一时期中美的“求同”主要体现在
A.淡化意识形态的分歧
B.推动国际关系走向多极化
C.谋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D.遏制苏联在亚太地区扩张
12、1886年5月1日美国爆发了全国性工人罢工;1894年爆发的铁路工人大罢工中,联邦政府调动军队占领了芝加哥;19世纪90年代小农场主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平民党运动”;新闻界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清洁工”的揭发内幕、暴露丑恶的记者。这些事件的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在美国日益广泛地传播
B.美国的垄断膨胀导致社会问题繁多
C.美国成为“托拉斯帝国主义”国家
D.美国经济发展缓慢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13、《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入田赋25,088,000库平银,关税21,989,000库平银,关税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这表明当时中国
A.工业文明已成主流 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告别小农经济时代 D.贸易逆差得以扭转
14 、德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年)在《中国近况》一书中写道:“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文明仿佛今天汇集在我们大陆的两端,即汇集在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东方的欧洲——中国。”“……但在时间哲学,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绌了”。此话反映出他
A.盛赞中国在当时世界文明中的领先地位
B.成为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推手
C.对德意志处于封建割据状态的不满.
D.维护“欧洲中心论”的观点
15、2016百度世界大会9月1日在北京开幕,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会上发表演讲。在演讲中,李彦宏以“互联网下一幕”作为开场白。李彦宏表示,当中国的7亿网民都用上智能手机,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不能靠人口红利来驱动了。李彦宏指出,互联网的下一幕,就是人工智能。过去五六年,百度对人工智能的技术投入非常大。下列有关互联网和手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1973年4月,世界上第一部民用的手机问世
②智能手机的出现和逐渐普及体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③1990年发明了互联网
④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5年在美国诞生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
二、材料题(55分)
16、(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医学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而宋金时代的医学,则是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这一时期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政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 在黑死病肆虐时,大约有1/4到1/3的欧洲人口死于这场灾难,一些人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而发展为对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15至17世纪,人们在抗击黑死病时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西医逐渐发展起来。鸦片战争以后,西医大规模传入我国,中西医论争逐渐兴起,前期争医术为主,后期争医政(人员、经费、地位)为主。一些人士批评中医不清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方法论不同,医药有别,希望“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19世纪末《中西医粹》、《中西骨骼辨正》、《中西汇参铜人图说》等著述相继刊出,1910年中西医学研究会成立,“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医药”。
——摘编自王旭东《世界瘟疫历史》、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金时期医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疾疫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9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中西医论争”的现象。(10分)
17、(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
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
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
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9分)
18、长期以来,传统中国是专制国家这个说法作为不证自明的论断被大多数人接受。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侯旭东在其文章《中国古代专制主义说的知识考古》中对“专制”说的产生、传播过程进行了考察,重新思考自近代以来流行中国的“专制”说。(10分)
材料 长时间以来,我们都认为中国自秦代以来即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这是中学教科书就已形成的“常识”。这个“常识”清末就开始在国内传播,初步形成于民国时期。1904-1906年分三册出版的夏曾佑著《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涉及秦以后的很多问题,都使用了“专制”或“专制政体”的说法。此后,不少历史教科书都有类似的表述。新旧历史学家、社会史家已公认秦代是中国专制政体发轫的朝代。而由秦以后,直到现代化开始的清代,其间经历二千余年的长期岁月,除了极少数的场合外,中国的政治形态并没有了不起的变更,换言之,即一直是受着专制政体—官僚政治的支配。说是“公认”一点也不错。当时唯一持不同看法,且站出来唱反调的是钱穆。目前所见,至少从1939年起,钱先生就反复撰文批驳这种看法(见于他的《国史大纲》、1941年10月在《思想与时代》发表的《中国传统政治与儒家思想》、1945年3月发表在《东方杂志》的《中国传统政制与五权宪法》等),认为称中国传统政治为“专制”是“自鄙”,在他看来,中国的政权属于“信托政权”,后来还提出其他不同的说法,如“士人政府”,甚至“民主政体”等,不过,钱穆的说法一出,就遭到来自不同阵营的萧公权、胡绳的批驳。
“专制政体”(despotism)概念是西方政治学上一个对政体进行分类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这个概念为近代中国推翻清朝的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现在之所以要回过头去进行“知识考古”,挖一挖这个概念生产、传播的过程,是因为这个概念以及秦代以来是专制政体的论断已经成为学界研究不证自明的前提,也是广大国民评判历史的一把不言而喻的重要标尺。这是它带来的最大危害。
有一故事,略可见“专制说”的影响,也可说是危害。钱穆《师友杂忆》中回忆说:上个世纪30年代初,他在北大历史学系教书,想开设中国政治制度史,系主任不同意,“大意谓中国秦以下政治,只是君主专制。今改民国,以前政治制度可勿再究”,钱穆反复争取,才获准开设。
发现其中问题多多,最关键的是当时接受这一论断时,根本没有时间与精力去进行思考与研究,出于革命的需要,如获至宝,当作公理而接受下来的,而在西方这一说法的产生,也不是什么经过认真研究后得到的结论。是先有结论,后找材料,论证的程序上存在问题。
(节选自腾讯网2016年5月30日《中国古代是君主专制国家吗》)
请回答:
分析了“专制”概念与论断的来龙去脉后,对此,你觉得我们应该秉承什么态度去看待“专制”这个论断?如何理解从西方的角度看中国知识分子接受“专制”说是一种“自我东方化”。
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9月质量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45分)
1-5DBCDB 6-10DACDC 11-15DBBCC
材料题(55分)
16、(25分)
(1)特点:注重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官府设立医药卫生等机构推动医学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医学著作和众多的医学流派;重视实践和临床经验;某些领域成就较为突出。(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造成了人口减少、经济破坏和社会动荡;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兴起;推动了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促进了相关科研的发展。(9分,任意三要点即可)
(3)本问为相对开放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参考如下:
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如果学生回答“西方近代医学传人中国对中国传统医学形成挑战”等亦可同等给分)。(3分)
内容:中西医学理论、方法的不同;主要是医术、医政的争论。(4分)
影响:有利于思想的解放,有利于中西医的融合和中医现代化。(3分)
17、(1)演变: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6分)
(2)原因: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打破门阀世族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特点: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8分)
18、看待:我们现在需要把这个论断放在一边,重新回归史料,去归纳中国古代政治运作的情况,重新考虑中国古代的政体该如何概括,不应陷在西方的政体概念中无以自拔。(2分)尽管新的研究无法摆脱立场与前提,观察角度一定会各有不同,但只要对自己的立场与角度有足够的自觉,便可以更加贴切地把握过去。(1分)当然,秦以下的王朝史二千多年,要作的工作很多,需要的时间一定不会短,耐心必不可少。(1分)我们需要朝这方向努力,不过,到现在也还不能说有什么成熟的答案。(1分)
理解:西方人将中国视为专制帝国,是一种东方主义的描述,是一种曲解,(1分)中国知识分子不加分辨就接受这一论断,实际是在替西方人宣扬东方主义学说,属于自我矮化与自我贬低,即我说的“自我东方化”。(2分)这是近代以来以进化论为标尺,以西方为参照,强调传统/现代二分,将中国过去视为传统与落后的一个极端例子。(2分)